作者:万汇会计师事务所 发表时间:2022-04-29
随着企业合规的全面铺开
税务合规作为企业合规中重要内容
也必将随之全面普及
为了更加有效做到企业税务合规
必须知晓企业税务合规中重要的风险
虚开增值税发票,整体上分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。
▶虚开增值税发票面临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,其中行政责任,根据发票管理办法,50万以下罚款;
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,税款伍万以上,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,承担刑事责任,面临最高无期徒刑;
▶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,50万或一百张,构成虚开发票罪,面临最高七年有期徒刑。
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63条规定,只要具备三种行为(纳税人伪造、变造、隐匿、擅自销毁帐簿、记帐凭证,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、少列收入,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)、一个结果(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)还有一个主观故意,就会构成偷税,面临补缴税款、滞纳金和50%到5倍的罚款的行政责任。
漏税,主观上过失,客观上少缴税款。
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:
“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,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,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,从滞纳税款之日起,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。”
▶第五十二条:
“因纳税人、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,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,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、滞纳金;有特殊情况的,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。”
▶第六十四条:
第二款(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,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,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、滞纳金,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)等规定,对于漏税,一般需要补缴税款和滞纳金,特殊情况下,还需要承担罚款的行政责任。
关于欠税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下:
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四条:
☛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他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,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、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。
☛未结清税款、滞纳金,又不提供担保的,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。
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条:
☛税务机关征收税款,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,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;
☛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、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,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、质权、留置权执行。
☛纳税人欠缴税款,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、没收违法所得的,税收优先于罚款、没收违法所得。
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条:
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,或者放弃到期债权,或者无偿转让财产,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,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,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、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行使代位权、撤销权。
逃方面的企业合规风险主要包括逃税和逃避追缴欠税,主要法律规定如下:
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,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、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,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%以上,或者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、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、已收税款,数额较大的行为。
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,逃避追缴欠税罪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,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,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,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、滞纳金,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骗税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,根据情节严重程度,骗取出口退税的行政责任和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刑事责任,主要法律规定如下:
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:
☛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,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,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,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;
☛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,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。
刑法第二百零四条:
☛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,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,数额较大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;
☛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;
☛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抗税的税务合规风险面临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,具体法律规定如下:
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七条:
☛以暴力、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,是抗税,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、滞纳金外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☛情节轻微,未构成犯罪的,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、滞纳金,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。
刑法第二百零二条:
☛以暴力、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;
☛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。
总之,通过上面的简单分析
大家基本知道常见的七种的税务合规风险
并知道风险危害程度不同
对应的法律责任也不同
这就需要对于不同的税务合规风险
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
并上升到管理层面
从而实现企业税务合规风险管理
来源:中国会计视野—会说,仅供学习交流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