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万汇会计师事务所 发表时间:2022-06-30
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记录不能得到正确反映,出现了记载事项与事实不符的现象,是企业运行环境和认为因素内外交互作用的结果。
常见情形:账表不符、账账不符、账实不符、账证不符
1、了解企业目前规章制度
了解企业财务制度、业务流程、内控控制制度
2、清理企业会计档案
搜集及整理财务资料,如会计凭证、会计账簿、财务报表、采购合同、销售合同及往来对账单等
3、分析产生原因
(1)企业内部管理混乱,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;
(2)企业财务制度、会计核算不健全;
(3)企业财务制度形同虚设,财务制度执行力不足;
(4)财务人员配置及职业素养不足,不能满足财务核算要求;
(5)财务人员更换频繁,前后任之间未做好交接手续;
4、汇报工作
财务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,梳理乱账原因后,及时同企业领导沟通,获取领导支持,做出可行性方案。
1、货币资金
(1)库存资金
由出纳盘点所有货币资金数量,主管会计在场,与先进日记账进行核对。
一致:不作处理
不一致:查明原因,经批准进行账务处理;填写“现金盘点报告表”,作为调节库存现金日记账的原始凭证。
(2)银行存款
将全部账户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,不一致调节未达账项,若不一致是记账错误,经批准调账。
2、往来款项
(1)根据明细账、合同、出入库单据等制作每个客户或供应商对账单;
(2)内部销售或采购人员核对账单是否正确;
(3)核对无误后,将对账单交与客户或者供应商核实后,盖章传回;
(4)如不一致,编制“往来款项清查表”说明情况,对不符事项按照有争议、未达款项、无法收回归集分类,查明原因,针对具体问题,采取具体措施。
3、存货
(1)财务与仓库人员进行实地盘点存货,盘点存货的数量、质量,与存货明细账、发票、合同、出入库单据等进行核对;
(2)有发票,按照发票金额;无发票,按照合同协议价格、当月或者近期同类商品的购进成本;
(3)在产品、产成品,按照本企业财务制度规定,估计其价值;
(4)原材料等有直接购入成本的按照采购成本入账;
(5)其他低值易耗品等金额较小,数量较少的,可直接费用化;
(6)保证存货账实相符,如不符,查明原因,经批准调整证实相符;
4、固定资产
(1)全部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制作固定资产卡片,制定固定资产盘存单,确定固定资产的品种、数量、型号、来源、产权、价值状况等基本情况;
(2)与固定资产明细账、发票、合同等进行核对;
(3)盘盈: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,减去按该项资金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,作为入账价值;
(4)盘亏:应及时办理注销手续,按规定程序批准后,应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累计折旧、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差额,作为入账价值;
(5)确保账实相符,如不符,查明原因,经批准调至账实相符;
5、检查纳税申报情况
核对账上纳税申报数据是否与纳税申报系统一致,是否欠税、申报等,如不一致,应查明原因,并进行调整。
1、复制原来的账套,一式两份,其中一份留档。
2、上述资料按照规定经相关负责人签字领导审批后,编制资产负债表,逐项核对,调整至账实相符。
3、账上已登记,确有错误的,要根据经批准后的实际情况进行账务处理。
4、尚未登记在册的,经批准后建账。
1、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。
2、企业规章制度化、流程化:
货币资金管理制度、费用报销制度、成本核算制度、发票管理制度、库存管理制度、采购管理制度。
提示:
1、保持财务人员的稳定性,做好前后任交接手续;
2、定期组织查账、对账。
来源:互联网,仅供学习交流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